中华大地上,有一个大家都熟悉、几乎家喻户晓的词——“汉族”。这个称谓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?中国人自称汉族,其实跟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大有关系。你也许不知道,这个汉朝其实可不止一个,而是有两段分界,甚至中间还插了别的“新老板”当家。究竟,西汉、东汉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?王莽的新朝又扮演了什么角色?历史如何像接力棒一样,把皇权一棒接一棒传下去?今天就带你从“汉朝到底分几个”?这个悬念,剥开历史的神秘面纱。
一说起汉朝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——这就是个大家族,刘姓的人轮流当家罢了。但真的是这样的吗?别小看这其中的门道。表面看上去,西汉和东汉就像一家人分了个家——大哥刘邦打下天下,传了好几代,后面的九世孙刘秀又来续写辉煌。可是,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?外人看着像拍电视剧续集,其实台前风光,背后尔虞我诈。就拿中间冒出来的“王莽新政”来说,你说他是抢班夺权也行,说他改革糊涂也可以,但他插了一脚,整个“大汉”故事盘瞬间就变了味。至于那些正统之争,到底谁才是真汉,历史学家也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看到这里,忍不住想问一句:你觉得到底哪一家才算真正的“汉家”?但答案,现在还不能揭晓。
咱们把线头捋一捋,西汉是刘邦建立的,大家都知道,他出身草根,靠一股子“拼劲儿”成了皇帝。后代像接龙游戏一样,一个接一个传下去——刘邦的儿子刘盈接班,刘盈走后换刘恒,再到刘启……可,家大业大,后宫孩子多,皇位只有一个,其他“分支”只能慢慢被边缘化,变成小地方官、一地诸侯。比如,刘启的儿子刘发,爵位已经降了一档;再到刘买、刘外、刘回,越传越淡,最后跑到刘秀这辈,连个县令也干不上,就去种地当农民了。这里面像不像“王二小开公司,三代以后都只能打工”?但别小看书香门第的力量,刘秀虽然只能种庄稼,好歹还能去太学深造,算是给拼命努力留了条后路。
而这个时候,社会动荡,王莽上台折腾一通,结果王朝一夜翻船。各路势力揭竿而起,绿林军、赤眉军群起造反。刘秀哥俩也拉起队伍,混迹于十八路诸侯之间。普通百姓怎么想?“又换老板啦,说白了谁当皇帝都不是让咱吃饱肚子的。”但也有人悄悄说:“听说刘秀那小子是刘邦后人,或者有点希望能带来点新气象?”一时间,朝堂、民间,风声鹤唳,各自盘算盘算盘算盘。
眼看天下大乱,王莽新朝摇摇欲坠,接着就是起义军四起,汉室宗亲刘玄自称“更始帝”,把汉字头的家族又往前推进了一步。一开始,刘秀的哥哥刘縯干得风生水起,官拜大司马,战功赫赫。市场里、集市上,是非流言早已传遍:“听说老刘家子弟又要翻身,这回是不是要翻旧账了?”一片喧哗声中,权力内斗悄然展开。新老板“更始政权”里忌惮刘縯功高盖主,竟然玩起了“釜底抽薪”,给他扣个莫须有的罪名,直接一刀斩了。这波操作,惊得百姓目瞪口呆——本以为是要扶老刘家回归,咋又自相残杀了?有的人开始泄气:“朝代更替不过是换张皮,百姓都当砧板上的鱼。”但也有人窃窃私语,“后继无人了吧?这回怕是要凉……”
正方那边就是一副“有了本家,汉室江山又重归正统”的自信模样。可反对的声音也很大:“你们刘家翻来覆去,折腾得还不都是一伙高官在内斗?跟百姓又有啥关系?”历史上,群众的无力感一层接一层叠加,像极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。有的百姓还说,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谁当家不是一道菜?”表面上起义军推翻王莽是件大事,背地里,却是新一轮权力争斗的起点,社会乱象、一地鸡毛。
就在外人普遍不看好汉室宗亲的当口,刘秀却来了一个“王者归来”。哥哥被杀,他没赌气、没跑路,反而东山再起,自己带队伍巧妙拉拢人心、稳扎稳打,把各方势力一一纳入麾下。短短两年,刘秀竟把多路诸侯打得满地找牙,西线吃掉赤眉军,东线收复洛阳、长安。说得直白点,这不就像一出逆袭剧本?前面演的都是铺垫,后面的大招才是高潮。刘秀摸爬滚打后,终于在公元25年自立为帝,正式开创东汉。
这一刻,历史的脚步声传来新的变化。东汉不是简单的“续集”,而是口味更丰富的新菜。局外人这才明白,之前所谓的“更始帝”政权根本站不住脚,汉朝的复兴,靠的是更能适应新局势的刘秀。各路追随者后悔不迭,反思自己:“原来刘秀才是藏得最深的赢家!”百姓们嘴上不说,心里也琢磨——好家伙,管你刘玄、刘备、刘XX,再怎么折腾,只要姓刘就能叫“汉朝”?那后面自称“汉”字的到底跟这故事啥关系?
宏伟的开场之后,故事并未风平浪静。东汉初期,看似江山已定,但暗流依然汹涌。刘秀打下天下,分封功臣、安抚百姓,表面一天比一天和谐。时间一长,人心又散,外戚专权、宦官干政、地方割据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。国内民怨,外敌窥伺,危机还是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。
历史一页翻过,难题层出不穷。刘秀的晚年,朝政开始松动;到了后来,宦官和外戚像捉迷藏似的轮流当家,皇帝成了花架子。百姓的生活依然有苦说不出,隔三差五得担心战乱、饥荒。有人无奈地摇头:“你说这汉朝到底跟上次换老板有什么区别?”更有历史学者据此争论不断:这些称“汉”的后续政权,到底哪些才算正宗?三国时刘备自称汉室正统,文宣里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上早就风马牛不相及。
分歧愈发严重,一方死死认定“只要姓刘就是汉”,另一方耻笑“后面那些所谓‘汉'国连血统都说不清,别贻笑大方”。每走一步,都像在历史的钢丝上跳舞,一个不留神就要摔下来。“汉”这个字成了招牌菜,谁都想挂名,却没人能真正继承汉朝的精髓。“现在看来,同样的名字,不同的故事,难怪后人一头雾水。”
有时候,真想给看重“正统”的那些历史学者点个赞——你们认认真真数着每一代刘姓子孙,像点豆子一样不厌其烦,可惜,这算盘珠子有时候真就拨错了。西汉东汉本来两回事,非要说是一家人,只能是自家拆了门板盖新房。不管东汉多努力,血脉再正统,终究也是大浪淘沙,余下的也不过是史书上的一个符号。那些后来跟着“蹭汉热”的,比如三国的蜀汉、五代十国的后汉、北汉、南汉,虽然名字响亮,其实和最初的汉朝早已隔了好几重亲戚。喊着“老刘家”的名头捞声望,不过是“母鸡下蛋借公鸡”。这折腾折腾,还不是历史上那些成功不了解自己的“汉家子弟”反复玩花样?到底是历史的传承,还是招牌的轮回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同样都是喊着“汉姓”的旗号,西汉、东汉、蜀汉、南汉、北汉……你觉得后面这些“汉”朝,真算正宗吗?有的人死认“血脉论”,讲究的是传承的名头;也有人觉得“时代变了名字没啥用”,关键看谁能带来好日子。难道只是换个名字就能继承一切荣耀?关于这点你怎么看?欢迎和小编留言“吵”起来,正统到底靠血缘还是靠本事?这次轮到你表态啦!
广瑞网配资-配资网股票配资门户-个人股票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